據SHFE數據顯示,在3月18日上期所庫存達到歷史最高點394777噸后,由于國內傳統消費旺季效應、進口銅流入暫緩、冶煉廠交儲等因素,上期所銅庫存轉為下降,截止5月6日當周,已減少81609噸。上期所銅庫存的下滑是否給國內庫存減壓?
在上期所銅庫存下滑的同時,保稅區銅庫存在大幅上升。據了解,同期保稅區銅庫存已大增約12萬噸至61萬噸左右。
就上期所及保稅區銅庫存總和來看,5月6日當周的庫存總量仍高于3月18日當周的總量約3萬噸左右。由此看來,國內銅庫存壓力并未減緩。
展望銅后市庫存:
1、進口銅流入放緩:
一方面影響因素是銅進口,據數據顯示,自2016年1月22日國內現貨銅進口窗口進入關閉狀態,令進口銅大量涌進戛然而止,然而,4月11日左右,現貨銅進口虧損迅速縮窄至100元/噸左右,令進口銅再次進入國內市場。進口盈虧的擴大和縮窄作為保稅區這個“蓄水池”的調節器較為明顯。
但在短暫的進口打開后進口虧損再度擴大,目前仍虧損近600元/噸左右,在進口盈利窗口關閉的情況下,國內暫時進口銅增加庫存的壓力放緩。同時洋山港銅溢價近兩月多在45-60美元/噸,亦表現進口銅的疲弱。
2、國內消費方面:
據調研了解到,國內銅下游企業需求自4月下旬開始有轉弱跡象,國內消費旺季或已近尾聲。需求逐漸轉弱后,國內庫存消耗的力度也將消減。
3、冶煉廠方面:
據了解,多數冶煉廠于2015年進行大型檢修,由于大修有3-5年的周期,所以今年國內銅冶煉廠檢修方面影響較去年將大幅減弱。雖2016年大型冶煉廠計劃合計減產35萬噸,但考慮到新增產能,今年電解銅產量仍將持續增長。
4、交儲完畢:
交儲也是前期銅庫存下滑的一個主要因素,但據了解,國內冶煉廠已于4月29日交儲基本完成。
后市預測:
綜合來看,即使后市進口銅流入暫緩,但在交儲結束、冶煉廠停產檢修很少的情況下,國內需求也開始轉弱,未來國內銅市去庫存速度會緩慢。然而,即使SHFE庫存下降到2打頭,仍處于近幾年相對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