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世界環境日,在有著“中國門窗產業集群”稱號的佛山,百利瑪門窗聯合新浪家居共同舉辦了“領窗綠建·匯愛筑家”2022百利瑪門窗世界環境日品牌戰略發布會。在這場發布會上,全國建筑幕墻門窗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王洪濤指出了以上事實。
而當門窗行業迎來“雙碳”大考時,門窗企業該用怎樣的“術法”迎戰未來?
門窗“脫碳”勢在必行
2020年9月,我國正式宣布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所謂碳達峰,是指國家承諾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而碳中和,則要求企業、團體或個人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建筑節能等形式,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
據《中國建筑能耗與碳排放研究報告(2021)》顯示,2019年建筑全過程碳排放總量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的50.6%。
此外,根據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發布的《中國建筑材料工業碳排放報告(2020年度)》數據顯示,建材行業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14.8億噸,比2019年上升2.7%。
而門窗在生產過程中會消耗大量鋁合金、玻璃、鋼材等原材料:“我國每年建筑消耗的鋁合金、玻璃、鋼材分別占全球總消耗量的60%、42%和35%”,王洪濤如此表示。
高占比的碳消耗量意味著門窗行業的“脫碳”勢在必行。
為了讓行業不斷“做減法”,2022年5月6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其中指出要大力發展綠色建筑,推廣裝配式建筑、節能門窗、綠色建材、綠色照明,全面推行綠色施工。
除了政策的加碼,企業自身也在不斷尋找路徑以求破局。
“建筑能耗占了社會能耗的比例非常高。我們倡導綠色建筑,通過創造好的門窗解決方案,降低建筑能耗,”在“領窗綠建·匯愛筑家”2022百利瑪門窗世界環境日品牌戰略發布會上,百利瑪門窗董事長黃維壽也指出了明確的方向。
產學研融合的“脫碳路”
百利瑪給出的“雙碳”答卷中,出現了與學界結合的措施。
在本次活動上,百利瑪與華南理工大學建筑節能研究中心正式簽約,并為聯合門窗科技研發中心揭牌,雙方將聯合打造熱工、新材料、聲學、密封性四大門窗實驗室。
據了解,華南理工大學建筑節能研究中心始建于1997年,是我國南方地區首個專門從事建筑節能技術研究、建筑節能構件和材料檢測、建筑熱環境與節能設計咨詢的研究機構。
而該中心的主要創新工作包括建筑玻璃隔熱涂料、鋁塑共擠門窗、被動房用建筑玻璃和其它成本低熱工性能優良的新型建材。在該中心下設的7個子實驗室中,建筑構件熱傳遞性能實驗室與建筑能源與環境模擬實驗室與門窗行業緊密相關。

“在華南理工大學節能研究中心的指導下,我們將共創節能門窗新發展,”黃維壽如此表示。
華南理工大學建筑節能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節能研究中心主任孟慶林在活動上指出,本次合作圍繞兩個方面——新產品的研發和既有建筑的創新改造。
這兩者的合作,將進一步推動門窗行業產學研相結合,加快優質節能門窗產品的研發,在“雙碳”政策、節能減排上作出更切實、深遠的貢獻。
在與學界聯合之外,百利瑪將不斷完善“綠色產業鏈”發展戰略。黃維壽指出,“我們將以高品質、低能耗系統門窗,帶動產業鏈上下游綠色、可持續發展,打造‘健康共融生態圈’,用實際行動助力國家‘雙碳’戰略目標。”
發展高質量節能門窗
“高品質、低能耗系統門窗”,在黃維壽眼中,首先,要符合新國標的要求;其次,要向歐洲標準看齊,例如隔熱系統、密封系統等,都需要“采取歐洲的標準來提升”,這樣才能保證產品“更環保、性能更優越”;最后,為了達到節能低碳的要求,產品需要“滿足各城市的環境條件”。
事實上,孟慶林也認為,門窗企業要通過發展高質量節能門窗,來實現有效“脫碳”。
本次活動上,孟慶林提出“高等門窗”的概念。他指出,具有“安全、方便、可調、低碳、智能、適配、改造”七大功能的通用門窗綠色低碳屬性鮮明,有很強的獲得感。
此外,他表示,門窗產品的低碳路徑要在生產和制造過程中也有所體現。例如,型材要實現“去金屬化”、玻璃要用通用化的玻璃,“盡量少做玻璃的深加工”。
“高等級的門窗應該是與高質量發展相符合的。要想發展高等級門窗,就得讓其性能得到強化”孟慶林如此表示。
在安全、隔熱、保溫等性能達到國家標準的前提下,百利瑪門窗制造走出了一條務實的道路,其研究項目、方向與建筑使用者關系最為密切。
而未來,為了更好的達到節能目標,相信百利瑪也能從產品性能、玻璃解決方案、遮陽、智能等方面,加大探索力度,不斷迎合市場和生態環境的變化,不斷提升產品性能,以求更好地實現節能低碳、綠色環保。